別人畫畫用筆墨紙硯,她畫畫卻用的是竹篾絲。這位用竹篾絲編畫的工匠,多年來潛心打磨土家竹編工藝,將竹編畫送出山外登上國際舞臺,并免費傳藝授徒,傳遞社會正能量。她就是“中國好人”李鳳英。
在自家的工作室里,李鳳英正向來訪學生耐心講授精細竹編的編織技巧。她主要先教他們學習練習編畫,學會以后再告訴他們劃蔑。
別看現在的李鳳英講起竹編畫來頭頭是道,她的學藝之路并非一帆風順。與大部分的工藝大師不同,李鳳英既沒有自幼學藝,也不是師出名門,而是中年下崗以后,靠自己摸索自學而成。促使李鳳英下定決心好好學習竹編,源于一次竹編書畫作品對她的吸引。1997年,李鳳英在五峰遇見了一位竹藝老人,他用竹子編成的“紅心向黨 國富民強”的書法作品讓李鳳英眼前一亮。她當即對丈夫說想學竹編,卻遭到了丈夫李秀云的反對,因為當時很多竹藝人都改行轉業了。
李鳳英沒有因此放棄,丈夫被她的執著打動,決定和她一起研究竹藝。兩人先后到宣恩、建始等地考察學習竹編藝術,回來后,李鳳英在五峰境內開啟了拜師學藝的征程。經過長達十多年的摸索與試驗,她將竹編畫工藝探索出包括竹質選材、分篾、染色、拉絲、編織等20多道工序,還發明了竹畫專用工具和獨特編織工藝,并獲2項國家專利。
2012年,她的作品《隱形觀音》在新加坡以16萬元的價格成交,部分作品被湖北省博物館收藏。2013年,李鳳英榮獲“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人”榮譽稱號。2014年,我縣成立湖北省民間工藝技能傳承人李鳳英工作室。借助工作室平臺,李鳳英將竹藝家庭作坊式向產業化方向發展,精品、簡單、普通的竹畫同步開發,吸引了更多人關注和練習竹畫編織工藝。2016年,李鳳英帶領11名傳統藝人到浙江安吉和沿海地區考察學習,在全縣成立了12個工作室,帶動128人就業,其中貧困人口17人,并創辦銷售網點,帶動更多人發家致富。
學員劉學宇說,開始學的時候比較枯燥,但想著通過精細竹編能把各種各樣的動漫人物編出來,覺得很有趣,也有成就感。
李鳳英目前在帶的傳承人有六個,有兩個基本可以出師了。在今年的縣委人才工作會議上,李鳳英作為縣內人才代表參會,她說,想利用自己的技術培養一大批優秀的鄉土拔尖人才,傳承好竹編技藝,把五峰建設成全國著名的竹藝之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