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葉兒嗬”是土家族傳統祭祀儀式歌舞,也是土家的生命之舞。土家族先祖“巴氏祭其祖,擊鼓而祭。其歌必號,其眾必跳,互唱俚歌。”“撒葉兒嗬”是土家人豁達生死觀的生動展現。
家住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白溢坪村的毛方明,自小跟隨祖輩學習“撒葉兒嗬”。2018年,毛方明被認定為“土家族撒葉兒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日前,記者走進五峰,探訪毛方明,聽他講述“撒葉兒嗬”的傳承故事。
毛方明在首屆全縣民間文藝調演中演出劇照。三峽日報通訊員 閆京東 攝
留一份真,舞質樸土家情
說起對“撒葉兒嗬”的喜愛,毛方明認為是從小的耳濡目染。自其曾祖父開始,毛方明家四代都是多才多藝的民間藝人。
小時候,父親毛開善去跳“撒葉兒嗬”,總會帶上年幼的毛方明。久而久之,那嘹亮悠揚的聲腔和豪放剛健的舞步便感染著他幼小的心靈。
“從一開始就喜歡‘撒葉兒嗬’。”毛方明回憶說,只要父親一有空,他就讓父親教自己習練各種民間藝術。
讓毛方明著迷的是,“撒葉兒嗬”特有的八六拍子帶切分音的音樂鼓點,這動人的節奏律動被專家稱之為“在民歌體裁中所罕見”。還有掌鼓師叫歌時高亢歡快的歌調,以及健美勇武的舞步,無不令其陶醉。
清江土家族認為,人的生死有如春夏秋冬四季的變化,享盡天年的老人辭世是順應自然規律,值得慶賀。男人載歌載舞,女人圍觀助興,通宵達旦。以歌舞儀式表達對生命的禮贊、對人與自然關系的認知和曠達的生死觀。
“撒葉兒嗬”分文場和武場,舞蹈套路多達幾十種。毛方明說,五峰“撒葉兒嗬”保留了武場中的一些套路,類似于武打和肉搏的動作,舞步威武虎虎生風,又稱為“武喪”,頗有土家族先祖古代巴人戰舞的武舞遺風。
“撒葉兒嗬”歌舞貫穿著因循自然的樸素哲學思想和鄉鄰族群間的親睦。毛方明說,在鄉間,藝人們跳“撒葉兒嗬”是互相幫忙,是人情的體現,因而才有了那一句唱詞“打不起豆腐送不起情,跳一夜喪鼓送人情”。
為延續記憶中的“撒葉兒嗬”,留住土家人心中的一份“真”,毛方明接過祖輩手中的接力棒,擔起“撒葉兒嗬”的傳承責任。如今在本村跳“撒葉兒嗬”,他們仍遵從傳統,從不收取分文報酬。
毛方明到縣實驗小學傳承撒葉兒嗬。三峽日報通訊員 周長軍 攝
山間瑰寶,傳承民俗文化
掌鼓者抬起鼓槌,急促的鼓點一陣蓋過一陣。隨著雞啄米、趕邊鼓的鼓點節奏不斷變換,掌鼓者高聲領唱,粗獷的古歌調響徹在山里的夜空。
“郎在高山打傘來,姐在房中繡花鞋。左手接過郎的傘,右手把郎抱在懷……”伴著鼓聲和歌聲,民間藝人們兩兩相邀,踏著節奏對舞起來。時如過堂山風野性十足,時如落葉緩墜輕靈活潑,將土家人的質樸與熱情盡融于聲腔舞步中。
這,正是毛方明的山幺子嗬藝術團展現的“撒葉兒嗬”的迷人場景。
“如今,‘撒葉兒嗬’不只是土家喪祭禮儀,已成為村民茶余飯后的娛樂活動。”毛方明頗感自豪地說。
2006年,“土家族撒葉兒嗬”入選為第一批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性名錄。也就在這一年,42歲的毛方明做成他引以為傲的一件大事——成立傳承土家族撒葉兒嗬、土家族薅草鑼鼓的白溢寨山幺子嗬民間藝術團。說是“團”,其實就是一個民間文藝小分隊。
“招募隊員當天,前來報名的人就有60多人。”毛方明說,渴望文化文藝生活的村民們積極參與進來。隨后,在對口幫扶單位五峰檢察院支持下,鑼、鈸、大鼓等樂器也配齊了,還添置了演出服裝,藝術團正式成立了。
沒有音響設備,找學校借。沒有舞臺,就在村中空地上練。2008年,山幺子嗬藝術團在宜昌市“樂在新農村電視大獎賽”拔得頭籌。自此,山幺子嗬藝術團走出大山,打響了名頭。
毛方明(右一)率領村民為來訪的中南民大師生展演撒葉兒嗬。三峽日報通訊員 胡冰 攝
遍訪山野,尋回“遺失”章節
“非遺傳承應是挖掘原生態、最本色的傳統文化。”對于“撒葉兒嗬”的傳承,毛方明有著自己的堅持。
為更好地傳承非遺,毛方明遍訪當地高齡老者,根據他們的回憶整理出上千段唱詞。除唱詞以外,跳“撒葉兒嗬”最關鍵的是舞蹈動作。毛方明反復與高齡的傳承人交流切磋,靠著老人們片段式的回憶,復興了天鵝抱蛋、懶龍翻身、餓馬懸蹄等10多種幾近失傳的舞蹈動作。
挖掘并傳承,借助山幺子嗬藝術團,毛方明將“撒葉兒嗬”傳承給了更多人。如今,村里已有200多人會跳“撒葉兒嗬”,每逢重大文旅活動,組織起近三百人的“撒葉兒嗬”篝火晚會,成為一道屬于白溢坪的民間文藝風景線。
2018年5月,毛方明被認定為“土家族撒葉兒嗬”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項目代表性傳承人,他更感責任重大。
“在我們的努力下,不少年輕人也加入傳承隊伍之中。”毛方明欣慰地說道。今年春節前夕,他拿出2萬元的傳承經費,在縣文化館暨非遺保護中心支持下,組織“返鄉農民工土家族撒葉兒嗬鼓師技藝傳承初級培訓班”,吸納了數十名返鄉人員參與其中,最小的年僅5歲。
大兒子毛書洲說,他要好好學習“撒葉兒嗬”,爭取也成為一名代表性傳承人。兩個兒媳婦張英娜、王小紅都自覺加入了非遺項目傳承傳習。
目前土家族撒葉兒嗬以村落社區方式傳承,五峰撒葉兒嗬入選國家級代表性項目,說明國家對土家族歷史文化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的認同和肯定,老百姓更增強了民族文化自信,該項目存續狀態良好。“作為國家級傳承人,如何提升大家的技藝是我正在思考的問題。”關于“撒葉兒嗬”的傳承,毛方明有了更長遠的計劃。
作者單位:三峽日報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