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麗鄉村長樂坪
漁洋河碧水清流過新城 李理 攝
從漁洋關出發,在351國道上駕車奔馳,觀懸崖峭壁、賞花開成海,沿路都是好風光。走進五峰,人與城和諧交融,漫步大街小巷,處處整潔,人們時時能感受到衛生城市創建帶來的巨大變化。
近年來,五峰結合縣城避險遷建工作,開展以衛生縣城創建為首的“六城聯創”工作,著力打造最佳人居環境,組織動員全縣人民深入開展創建衛生縣城活動,并于2016年成功榮獲“省級衛生縣城”稱號。
奮斗不止于此。2019年奮力創建國家衛生縣城,經不懈努力,縣城基礎設施建設邁上新臺階,衛生綜合管理能力再上新水平,市民居住環境和精神面貌發生巨大變化。今年,五峰首次榮獲“國家衛生縣城”稱號。
宣傳“小喇叭” 健康理念入腦入心
“老街煥然一新,看著就舒服!”在漁洋關鎮橋河社區水田街,50歲的社區志愿者龔正高不禁感嘆。
為使衛生理念入腦入心,五峰采取層層召開動員會、推進會的辦法,廣泛動員,凝聚全社會參與支持國家衛生縣城創建的共識。
在五峰,各單位、各社區及公共平臺利用自身優勢,通過標語、宣傳欄、公益廣告、宣傳折頁、“致居民一封信”等多種形式進行宣傳,讓居民家喻戶曉。
縣電視臺《五峰新聞》欄目中,開設“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宣傳專欄”,做到“創國衛”相關報道天天有。同步設立“天天養生”小專欄,普及生活健康常識。
在云上五峰APP上,開設“創建國家衛生縣城”專欄,播放健康知識,擴大宣傳面。同時,還配備一輛流動宣傳車,在城區巡回、全天滾動播放創衛宣傳知識,營造濃厚的創建氛圍。
五峰將愛國衛生工作納入年度綜合目標管理,扎實完成愛衛會布置的各項任務??h政府把健康教育工作納入愛國衛生發展規劃,在基本公衛服務中逐項落實健康素養促進工作,每年預算健康教育等經費20萬元以上。
提檔升級 背街小巷露“笑臉”
“自從開展環境衛生治理,村民的衛生意識大為改觀,村里環境變好了,大家的心情也更好了。”說起村里的環境衛生大變化,郝成燕感慨不已。
近年來,五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批惠民項目紛紛落地:縣城公廁、垃圾中轉站以及主街道果皮箱覆蓋率達100%,縣城建成區公廁10座,水沖公廁比例達100%。累計投資1.4億元實施城鎮生活污水治理,縣城污水處理率達90%以上……
在五峰,縣政府將群眾意愿和當地實際結合,建立健全環境衛生管理隊伍,完善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機制,市容環境衛生管理水平進一步提高。
不僅定期開展環境大整治,各村(社區)還不定期組織“村‘兩委’+組長+保潔員”開展環境衛生巡視,以“掃干凈、碼整齊、收通豁”為標準,對農戶進行交叉檢查,以整促潔,以潔促美,推動鄉村“潔美”。
到2019年11月,縣城所在區域無害化廁所達到2926戶,衛生廁所普及率80.2%,其中學校無害化衛生廁所普及率100%。
漁洋關鎮率先建成“戶分類、村收集、鎮轉運、縣處理”的城鄉垃圾清運一體化體系,共配備勾臂箱77個、垃圾桶730個,每個片區配備1臺垃圾車轉運村組垃圾,基本實現農村生活垃圾日清。
“一路一風景,一村一幅畫。”縣城及周邊農村環境衛生得到明顯改善,空氣質量持續改善,穩定達到空氣質量二級標準(GB3095-2012),在全市縣排名中始終名列前茅。
嚴格把關 擰緊衛生“安全閥”
創建國家衛生縣城,是一項系列工程。在五峰,縣直單位及社區均配備專兼職人員負責愛國衛生工作,機關單位和居民小區環境衛生達標。
在食品安全、公共場所飲用水衛生方面,全縣未發生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未發生食品藥品安全事故。食品藥品生產經營巡查覆蓋率100%,無證無照查處率100%,畜禽及其制品監督檢查覆蓋率100%,有效消除了食品安全隱患,確保了廣大消費者的飲食安全。副食品經營單位做到了證件齊全、標志明顯,符合要求。
五峰建立健全傳染病信息報告管理獎勵機制,由縣衛健局牽頭負責全縣基層醫療機構的公共衛生信息管理,縣疾控中心確定2人專門負責傳染病監測工作,傳染病防治成效明顯。
水田街是漁洋關鎮的一條“老街”,300余戶近千名居民居住于此,以前“臟亂差”一度成為“老大難”。
現在,一支由“街道黨員+退休職工+居民群眾”組成的志愿者隊伍,定期開展環境衛生大掃除,清除衛生死角,同時引導周邊居民自覺清理房前屋后的環境衛生,“老街”面貌煥然一新。
空氣好,環境也好。如今,五峰受到越來越多游客的青睞和喜愛,愈來愈多的年輕人愿意回到五峰,建設美麗家鄉。
三峽日報全媒記者 田豆豆 通訊員 吳亞東
圖片除署名外均由五峰縣委宣傳部提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