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9日,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馳(右)做客湖北日報企業家全媒體縱橫談。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何宇欣 攝)
掃碼觀看視頻
采花,一個透著詩與遠方的名字。
它是一個地名,五峰土家族自治縣采花鄉,被譽為“楚天名茶第一鄉”。
它也是一個品牌,曾入選第一批“湖北老字號”,是湖北省綠茶行業首個“中國馳名商標”。
它還是一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三次獲得湖北省科技進步獎,是省級專精特新“小巨人”。
初春采花鄉楠木橋村,2150畝古茶樹,從百年歲月中走來,帶著云霧滋養的清香。6萬畝茶園,連綿山間不見邊。
2020年,采花宜紅作為湖北省政府回禮,相贈蒙古人民,令“羊來茶往”成為一段佳話。
4月19日,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董事長馬馳做客湖北日報5G演播室,暢談采花的“綻放”故事。
企業名片
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是一家集茶葉科研、生產、銷售、茶樹種苗繁育為一體的大型現代化農產品加工企業,總部位于五峰土家族自治縣。
2005年,五峰采花毛尖茶葉公司、天麻劍毫茶葉公司等五家茶葉企業以股份合作形式,成立湖北采花茶業有限公司。公司品牌“采花毛尖”是首批湖北老字號茶葉品牌,2006年被授予“湖北名茶第一品牌”,經過十多年的發展,如今采花毛尖渠道銷售已經遍布北京、湖南、陜西、內蒙古等20多個省市區。
精彩語錄
6萬個芽頭精制一斤上等好茶,采花毛尖,芽嫩湯鮮!
誰說好茶非要“泡”出來,一瓶礦泉水,泡茶就像沖咖啡!
有人問采花底氣哪里來,我說百年古茶樹,我們就有2000畝!
6萬個芽頭制一斤好茶
“這是今年最新的頭采春茶,清明前剛從百年古茶樹上采的。”訪談現場,馬馳端起一杯湯色透亮的“采花毛尖經典五星”,杯中葉片懸立,如起舞的羅裙。
他笑著說,采花綠茶最大的特點就是“板栗香、綠豆湯”,6萬個芽頭才能制這樣一斤上等好茶。
五峰縣地處北緯30°黃金產茶帶,平均海拔1100米,森林覆蓋率82%。群山疊翠,云霧繚繞,晝夜溫差大,加之酸堿適中的山地黃棕土壤,為一代名茶造就天時地利。
被采花視作“鎮店之寶”的古樹茶,主要產自采花鄉擁有700多年歷史的楠木橋村,古茶樹單芽鮮葉收購價最高達180元/斤。為保護這些古茶樹,采花設立古樹茶保護區,過去5年都只允許簡單修剪,任何私自施肥打藥以及整理的工作都是禁止的。
作為宜昌最早進行“外貿”的村落之一,楠木橋村早在19世紀中葉就將宜紅茶賣到歐洲,是萬里古茶道上的一個重要節點。如今,五峰在全縣23個村建設超過2.5萬畝歐盟出口茶葉基地,續寫東方茶鄉漂洋過海新茶話。
馬馳提到一個細節。兩年前,為讓茶葉達到歐盟出口品質,采花鄉全面禁鞭,許多村鞭炮經營戶自愿關店。在采花核心茶園基地周邊,從茶樹種植到采摘,全程綠色防控、生態監管,杜絕污染源,確保茶葉品質純凈天然。
為保證鮮葉即收即制,采花鮮葉從樹上采下到炒制,要求不超過4小時。流通不分遠近,全程使用冷藏車運輸。而從鮮葉到干葉,需經過27道工序,才能成就那一口“板栗香、綠豆湯”的好茶。
2009年,采花毛尖的制作工藝被評為湖北省非物質文化遺產。在“2021中國茶葉企業產品品牌價值評估”中,采花品牌價值達到10.47億元,位居全國第六。
“茶葉大王”三獲科技進步獎
2021年,采花茶業產量達1452萬斤,同比增長7.56%;銷售額6.1億元,同比增長17.7%。
更讓馬馳自豪的是,“采花”擁有31項專利技術,其中4項發明專利,27項實用新型專利,并先后榮獲湖北省科技進步二等獎2項、湖北省科技進步三等獎1項。
“科技是第一生產力,重視科技的企業才有未來。”他說,到2035年,我國要基本實現農業農村現代化,茶產業也不例外。
今年2月,采花茶業投資6000余萬元,與安琪集團共建采花高品質速溶茶生產線,一期項目已在采花茶業科技園投產。他掏出隨身攜帶的一袋紅茶粉,倒進一杯涼水中,茶粉頃刻溶解成為湯色紅亮的宜紅茶,不見任何雜質。
“即使在戶外沒有熱水,同樣能喝到一口純正好茶!”他說,隨著年輕新消費群體崛起,沖飲、冷萃罐裝茶飲等新型茶飲料市場不斷擴大,傳統的飲茶、制茶思路都需要改變創新。
一包茶粉看似簡單,卻并非研磨即可,而是經過反滲透水處理、微壓提取、生物酶解、膜分子過濾、反滲透濃縮、UHT滅菌、冷凍噴霧干燥、GMP包裝等八大全自動工藝。
更神奇的是,它是以綠茶為原料生產出的速溶紅茶,其茶黃素含量比同類產品高出50%以上、茶紅素高出30%以上,完成市場創新的同時,也有效延伸了茶產業鏈。
早在2006年,采花茶業便與湖北省農科院果茶所合作,建起省級茶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008年,該公司投資2億元興建采花茶業科技園,并設立茶葉研發中心。通過產學研合作模式,采花與華中農業大學、浙江大學等省內外14所高校院所,建立了長期合作。
2015年,采花獲批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在全省率先實現茶葉企業高新技術企業認定“零”的突破。
2018年,成為湖北省支柱產業細分領域隱形冠軍企業。
2021年,榮獲湖北專精特新“小巨人”。
眼下,采花正與中南民族大學及浙江企業合作,運用綠色防控、氣象監測、土壤分層溫濕度智能感應、水肥藥一體自動噴淋灌溉、實時視頻采集同步傳輸等高科技技術,改建2300畝智慧茶園。
三產融合引領鄉村振興
茶葉是五峰第一大支柱產業,全縣茶園面積超過22萬畝,近20萬人口中有13.5萬人靠茶吃飯。
鄉村振興需提智。這個“智”,對五峰茶農而言就是先進的種植技術。針對采花鄉苦竹坪村茶園良種率低、收益不高等產業薄弱現狀,采花聯合茶葉專家送科技下鄉,指導茶農科學種植,累計投入40余萬元對該村560畝低產茶園進行改造,使苦竹坪村茶園畝均產值達到3000元以上。
2020年疫情期間,采花茶業在行業內率先響應號召推出“百圓惠”春茶,100克的芽茶、250克的特級毛尖、500克的一級毛尖均只售100元。“這一舉措既保障市場需求,也穩住茶農鮮葉收購,化解了企業庫存積壓風險,可謂惠農、惠企、惠大家。”馬馳說,時至今日,“百圓惠”的銷售和口碑仍在繼續。
“產業是一個時代的產業,產業興旺是因為緊跟時代,反映了時代的需要。”在他看來,當下茶產業發展,需要三產融合,統籌推進。“采花”要壯大,就必須跳出產業結構單一、產業附加值低的傳統發展模式,以茶為基礎和紐帶,打造茶加食品、旅游、日用品、餐飲、藥用、康養的“1+6”產業融合發展模式。
為推進茶旅融合發展,采花茶業科技園在建設之初,便規劃設計2000平方米的湖北首家茶博館,全方位展示湖北茶文化,年接待游客10萬人次以上。
今年2月8日,云上五峰茶旅融合項目開工,項目投資8億元,利用空中索道、茶山步道等,將采花茶業科技園和青崗嶺茶園連接,融古茶道漢陽橋、宜紅茶工業遺址等古茶道遺存于一體,打造茶文化度假地。
“漫游五峰,春天喝茶,夏天避暑,秋天賞景,冬天滑雪,一年四季,皆有去處。”馬馳說,這是我們發出的采花之約,也是五峰之約。
湖北日報全媒記者 金凌云 通訊員 王登府 劉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