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20日荊楚網
近年來,五峰各級河長和黨員干部以“五水共治”為抓手,奮力打好水環境綜合治理攻堅戰。綠色底蘊更加深厚,綠色崛起蓄勢待發,為五峰成功創建全國生態文明建設示范縣和全國“兩山”實踐創新基地夯實根基。
五峰立足“水清、河暢、岸綠、景美”工作總目標,堅持“一盤棋”系統抓,全力強化“責任治水”的攻勢。建立“黨政領導、河長主導、部門聯動、系統治理、齊抓共管”的河長制組織體系,境內5公里以上40條河流按河道級別、河道所在地、流經地設立了縣、鄉、村三級河長, 共明確河長135名、河長責任單位18個、河警長8名。
周俊是漁洋關鎮清水灣村黨支部書記、村委會主任,同時也是雙河流域清水灣區域的村級河長。流經清水灣村的兩條小河是清水灣群眾的重要水源,也是洈水水庫的源頭。自河長制實施以來,周俊帶頭加強河流保護管理,堅持常態化巡河;通過公益性崗位,組織保潔員定期清潔河道;加強宣傳力度,禁止群眾亂搭亂建、亂排亂放、亂挖亂采,確保清水灣境內河流的清潔衛生。如今的清水灣村變成了名副其實的“清水灣”。
水生態保護是個系統工程,五峰堅持“一條心”同步抓,著力開創“聯動管水”的局勢。統籌實施“河長吹哨、部門報到”共治機制,一體推進水資源保護、水污染防治、水環境治理、水生態修復、水工程管護、水制度創新等河長制重點工作??鐓^域流域開展“聯席、聯巡、聯防、聯控”工作,推動形成齊抓共管、優勢互補的工作格局。各級各部門同心協力,依托全縣重大交通路網、岸線復綠、中小河流綜合整治、“綠化美化靚化”等民生項目建設,打造特色小鎮、特色村寨和美麗鄉村,推動農、水、文、旅融合發展,加快好山好水向好產好業轉變。
水環境治理是個長期的工作,五峰堅持“一本帳”精準抓,強力把住“防污凈水”的勝勢。創新“清單制+責任制+銷號制”機制,建立河流“信息檔案”,先后實施了漁洋河、天池河、灣潭河、泗洋河等河道治理工程,修復治理河道300余公里。聚焦“散、亂”污染源,集中開展減污、控污、治污行動,全力實施污水管網工程,全縣8個鄉鎮全部建成污水處理廠并投入運行,水域環境極大改善,治理成效有目共睹。五峰鎮香東村的村民李玲說,現在河水變清亮了,河里還有很多魚,夏天居民也喜歡過來玩了。
為確保治理成效更加長效,五峰堅持“一把尺”嚴實抓,努力穩固“管控保水”的態勢。大力推行“河長+警長+檢察長+法院院長”共治機制,嚴打違法行為,嚴管違章建筑,嚴控環境風險。同時堅持“一張網”持續抓,合力形成“全民護水”的聲勢,用大宣傳讓“全民知水”,用大監督讓“全民護水”,用大動員讓“全民親水”,在全社會形成護水凈水的濃厚氛圍和社會風尚。把環境治理、鄉村振興、產業轉型、文化植入結合起來,全力打造“生態、安瀾、宜居、富民、文化”的美麗幸福之河。
縣河長制辦公室副主任、縣水利局副局長謝勁松表示,下一步,縣河長辦將堅決落實水利部關于做好妨礙河道行洪突出問題排查整治工作的要求,完成阻水嚴重的違法違規建筑物、構筑物等突出問題清理整治;針對群眾反映強烈的河道垃圾、污水排放問題,抓好主體責任的落實;推動全縣河道砂石資源的開采利用和管理工作;積極謀劃項目,加快推進灣潭河、漁洋河生態河道治理工程。
通訊員高遠